根情苗言

星期一, 10月 23, 2006

作品賞析:《橘 頌》屈原

《橘 頌》屈原

后皇嘉樹,橘徠服兮。受命不遷,生南國兮。深固難徙,更壹志兮。綠葉素榮,紛其可喜兮。曾枝剡棘,圓果摶兮。青黃雜糅,文章爛兮。精色內白,類任道兮。紛緼宜修,姱而不醜兮。嗟爾幼志,有以異兮。獨立不遷,豈不可喜兮?深固難徙,廓其無求兮。蘇世獨立,橫而不流兮。閉心自慎,終不失過兮。秉德無私,參天地兮。願歲並謝,與長友兮。淑離不淫,梗其有理兮。年歲雖少,可師長兮。行比伯夷,置以爲像兮。

注釋:
1后:后土,古人稱大地為后土。皇:皇天。徠:同“來”。
2受命:指天然賦予的性質。不遷:指不能從南國移植他鄉。
3深固:根深柢固。壹志:志向專一。
4素榮:白花。紛其猶言紛飛,欣喜貌。
5曾:層。剡:音掩,銳利。搏:音團,楚方言,圓。
6糅:音柔,混雜。文章:文彩。
7精:音欠,赤黃色。類:似。
8紛縕:形容枝葉繁茂。脩:修,美。姱:美好。不醜:沒有同類。
9不遷:謂志趣不變。
10廊其:廣大空闊貌。
11蘇:死而復生。橫:不順,謂不受世俗影響。
12不終:猶言至死不渝。
13秉:持。
14歲:歲月。謝:辭去。長友:指與橘樹永遠為友。
15俶離:鮮明灼爍貌。淫:亂,過份。梗其:梗然,堅挺的樣子。
16師長:動詞,當做榜樣的意思。
17行:品性。伯夷:古人名。

感想:
眾所周知,《楚辭》是戰國時代以屈原為代表的詩歌作品。這些作品除了貫徹《楚辭》一向的寫作風格——「皆書楚語、作楚聲、紀楚地、名楚物」以外,當中絕大部份都流露著詩人心中那一份宏大、遠大的政治抱負,對於國土的熱愛,對於國君的那份忠心耿耿……在課堂上,我們巳經閱畢屈原其中一篇作品《國殤》,並且「深切」的體會到戰爭的殘酷,楚軍壯烈犧牲的悲劇意味以及其以國為本,視死於歸的精神……可是,畢閱《橘頌》一文後,我卻發覺這一篇作品的內容,意味卻是截然不同的、別有風味的。在句式方面,它同樣以四言句為主,並運用隔句押韻,雙聲;此外它亦同樣富有地方色彩,描述楚地的特產。可是,字裡行間,此作卻流露出作者屈原對於高尚品格的定義、喜愛,流露出其不喜歡隨波逐流的作風、性格,流露出其對橘樹的偑服,讚美……

《橘 頌》一文表面上是歌頌橘樹,但是,實際上,屈原是運用了「比」,「與」的寫作手法。正所謂「比者,以彼物比此物。」,「興產宰先言他物,以引起所詠之辭。」其實,作者是透過描寫橘樹「志向專一」,「不受世俗影響」的特點來比喻其高尚的品格。的而且確,橘樹是合乎了高尚品格所具有的條件。其一,它根深柢固難徙,一心扎根於故土,生不能遷徙。這表現出屈原那份對忠誠永不磨減,永不移情於別國;其二,「色內白,類可任兮」,橘樹色彩斑斕,黃的顏色、純潔的內瓤,類似可委以重任的人。這間接指出屈原能夠擔君主指派的任務;其三,「蘇世獨立,橫而不流兮」,這表現出屈原那不喜歡隨波逐流的作風;其四,「閉心自慎,不終失過兮」,這無庸置疑表達出屈原那份至死不渝的堅持……這一切一切,屈原都視之為學習的目標、榜樣……

綜觀《橘 頌》全文,詩中所寫的全都是屈原所「擁有」的,「追求」的。可是,屈原是否能夠貫徹始終,熱愛祖國?無庸置疑,屈原在寫這一篇作品的時侯,他一定對仕途感到希望,對政治抱負滿懷熱誠。同時,他亦希望自己能夠以橘樹為榜樣,為國為民,視死於歸。可是,隨着時間流逝,朝廷變化,國家腐敗,屈原被貶,他的「堅」,「信」已經付諸東流,一去不反。他對楚王,楚國感到失望。這也是他最後選擇投河自盡的原因。顯然,他的理想巳經隨着楚國的沒落而幻滅!他心中的橘樹已經成為他過去的回想!

俯心自問,作為人類的一份子,我們是否能夠擁有橘樹其中一項優點?難道,實現理想真的是那麼因難?請大家細嚼《橘 頌》的一字一句,欣賞一下屈原那妙筆之下的文句……感受一下屈原本來的那一份熱誠、期待、雄心壯志……

準備者:中四乙(3) 陳家敏

標籤:

星期三, 10月 18, 2006

作品賞析:《楚辭‧九章.涉江》

《楚辭‧九章.涉江》------屈原

余幼好此奇服兮,年既老而不衰。帶長鋏之陸離兮,冠切雲之崔嵬。被明月兮佩寶璐。世混濁而莫餘知兮,吾方高馳而不顧。駕青虯兮驂白螭,吾與重華遊兮瑤之圃。登昆侖兮食玉英,與天地兮同壽,與日月兮同光。哀南夷之莫吾知兮,旦余濟乎江湘。乘鄂渚而反顧兮,欸秋冬之緒風步余馬兮山皋,邸余車兮方林。乘舲船餘上沅兮,齊吳榜以擊汰。船容與而不進兮,淹回水而疑滯。朝發枉渚兮,夕宿辰陽。苟餘心其端直兮,雖僻遠之何傷。

[ 語釋 ]
我自幼就喜歡這奇偉的服飾啊,年紀老了愛好仍然沒有減退。腰間掛著長長的寶劍啊,頭上戴著高高的切雲帽。身上披掛著珍珠佩戴著美玉。世道混濁沒有人瞭解我啊,我卻高視闊步,置之不理。坐上駕著青龍兩邊配有白龍的車子,我要同重華一道去游仙宮。登上昆侖山啊吃那玉的精英,我要與天地啊同壽,我要和日月啊同樣光明。可悲啊,楚國沒人瞭解我,明早我就要渡過長江和湘水了。在鄂渚登岸,回頭遙望國都,對著秋冬的寒風歎息。讓我的馬慢慢地走上山崗,讓我的車來到方林。坐著船沿著沅水向上游前進啊!船夫們一齊搖槳划船。船緩慢地不肯行進啊,老是停留在迴旋的水流裏。清早我從枉渚起程啊,晚上才歇宿在辰陽。只要我的心正直啊,就是被放逐到偏僻遙遠的地方,又有什麼妨害?

[ 解題 ]《涉江》是渡江的意思,是一篇紀行紀實的文章,楚鄉風物,一一如畫。屈原被放逐時,渡長江,過鄂(今湖北武昌),入洞庭,溯沅水(今湖南西部),然後經過枉(今湖南常德南)、辰陽(今湖南辰溪西),到達浦(今湖南西部漵浦縣)。本詩將沿途山水、節候容納於小小篇幅之中,同時又能把作者崇高的志氣和對祖國的思念反映出來。

孤獨流放者的心曲屈原在詩歌開首,透過自己的奇裝異服來突出個性,「帶長之陸離兮,冠切雲之崔」,高冠長劍,寫的是儀容,實際表明自己凜然不受侵犯,堅貞不屈的樣子。

由於朝廷不了解自己的忠心,屈原只好涉江而去。在淒涼的秋冬之風中,屈原再回顧郢都,顯出他的思鄉之情。他自枉陼至辰陽,再抵達四時多雨、風景幽晦的沅西,屈原為江北之人,習慣居於開闊地帶,至此不免有所感懷。何況他是個被讒失志的遷客,觸景生情,更何以堪?

詩歌末段說明屈原獨居山中,不但此身無法安頓,心境也難覓安頓之處。他眼見國家衰敗,朝中小人斷不能容己,即使如此,屈原也不甘心隨波逐流,斷然說道:「余將董道而不豫兮,固將重昏而終身!」不待讀《涉江》全文,只此小小結構,靜中思之,也足以令人悲從中來。

[ 內容及寫作背景 ]
《涉江》這首詩的寫作背景:屈原擅長外交辭令,但楚懷王聽信小人的讒言,對屈原不重用,及後楚襄王繼位,襄王比懷王更昏庸,將屈原貶官,流放外地僻遠的荒涼之地,屈原在往被貶至的地方,在長途跋涉的途中,荒涼僻遠的孤山上,作下此詩。第一段寫屈原高潔、堅貞的志行。屈原以好奇服,突出自己鮮明的形象。與舜帝同遊「瑤之圃」,現自己渴望遇到明君聖帝。登上崑崙山,食美玉的精華,表示自己不從俗。

準備者:譚穎雯

標籤:

作品賞析:周南.關雎

周南.關雎 

關關雎鳩,在河之洲,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;
參差荇菜,左右流之,窈窕淑女,寤寐求之;
求之不得,寤寐思服,悠哉悠哉,輾轉反側。
參差荇菜,左右采之,窈窕淑女,琴瑟友之;
參差荇菜,左右芼之,窈窕淑女,鐘鼓樂之 。

詞解:
〔關關〕雌雄兩鳥彼此呼應的叫聲。
〔雎鳩〕水鳥名,一般認為是魚鷹。
〔洲〕水中央的陸地。
〔窈窕〕形容女子身態漂亮,性情溫良。
〔淑〕好。
〔君子〕對男子的尊稱。
〔逑〕配偶。
〔參差〕長短不齊。〔荇菜〕一種浮在水上的水草,可食。
〔流〕求,即采摘的意思。
〔寤〕醒著。〔寐〕睡著。〔思服〕思念,懷想。
〔悠哉〕形容愁思深長。哉,感嘆詞。
〔輾轉〕身子轉來轉去。〔反側〕翻來复去。
〔瑟〕古代一種有廿五根弦的琴。
〔友〕動詞,友愛,交好。
〔之〕她。〔芼〕擇取。
〔樂〕動詞,這裡葉韻。〔樂之〕使她娛悅,和她共樂的意思。

內容大要:
詩中接著寫這個小伙正熱戀著一位在河邊採荇菜的姑娘,為了她竟至長夜無眠,「輾轉反側」。但他並沒有因愁苦而失望,而是想像總有一天把那位「淑女」娶過來,共同過著歡樂幸福的生活。詩中對自己相思之情的剖露極為坦率、大膽。說他白天想夢裡也想,長夜悠悠不能入睡,以至翻來覆去直到天亮。他毫不掩飾自己的感情,也毫不掩飾自己的願望。這種樸實的感情和大膽的表露,在當時只有民間情歌才有。   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讀後感:

《周南.關雎》是一首民間的情歌。我想這詩歌的首兩句大家都耳熟能詳,因為有很多時候,古裝電視劇集中的男主角都會對心儀的女主角說出「關關雎鳩,在河之洲,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」這兩句。可是,我想很多人都不知道,這兩句詩用了興的手法。「興者,先言他物,以引起所詠之辭」,詩中,作者以描寫聽到的雌雄兩鳥彼此呼應的叫聲和看到的雎鳩作為開首,再帶出自己對在河邊採荇菜的姑娘的愛慕之情,這樣就加添了作者對採荇菜姑娘的情感和增添浪漫親密的氣氛,兩者有緊密的關係。此外,作者在寫自己對採荇菜姑娘的大膽情感表露時,令我為之動容。「窈窕淑女,寤寐求之;求之不得,寤寐思服,悠哉悠哉,輾轉反側。」足見作者對採荇菜姑娘的真情,對姑娘的思念,令作者在床上輾轉反側,難以入眠。古時候的人的真情的確能打動人心。這首詩歌也寫了作者對採荇菜姑娘的幻想。「窈窕淑女,鐘鼓樂之」,作者幻想和姑娘共諧連理,和她共樂,這樣的寫法在當時實在是十分有創意,詩人不諱言的道出渴求,在寫實當中,又了添幾分浪漫。至於作法方面,我不打算詳細解說,在網上搜尋的話就會了解得一清二楚,我也不便抄襲。不過,顯然易見的是,《周南.關雎》是跟詩經傳統一樣,以四言來寫,運用了疊詞和疊字來增強音節效果和加強感染力,也有頂真的運用。這首以詩經特色來寫作的《周南.關雎》是一首我很喜歡的詩。因為作者的觀點獨到,能把雌雄二鳥連繫到自己與採荇菜姑娘的關係上,令他對姑娘的真情形成了一個襯托。此外,這詩滲出淡淡的和諧和愛慕之情,成了日後情詩創作的楷模。

如對作法感興趣,可參考:
http://hk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?qid=7006091402520
http://www.chiculture.net/0402/html/c16/0402c16.html

準備者:唐曉彤

標籤:

星期三, 10月 11, 2006

本月文學活動(續)

香港文學專題講座1

主題:金庸小說與文學
日期:2006年10月14日(星期六)下午2時30分至4時30分
地點:香港中央圖書館地下1號活動室
講者:楊興安先生
主辦機構:香港公共圖書館主辦,香港作家聯會協辦
查詢電話: 2921 0323

標籤:

星期三, 10月 04, 2006

十月文學活動資料

詩和玩意的結合讓夏夏的工藝創作在台灣火起來,她抱著轉蛋機走出了台北,印章從詩句到情緒狀態到人名圖案甚麼都有人要。九月初,結合詩作與火花包裝藝術的 「火柴詩雙月刊」進駐香港,在阿麥書房別館以扭蛋形式發售。十月初,夏夏趁著初秋來港,將與大家分享她的詩的遊戲世界。本地年輕詩人包括可洛、鄧小樺和劉 芷韻也會和她一聚,漫談有關行動詩的種種。

活動詳情:

出席:夏夏、可洛、鄧小樺、劉芷韻
日期:2006年10月7日(星期六)
時間:晚上8時至10時
地點:香港灣仔港灣道2號香港藝術中心高層地庫大堂(Agnes b電影院大堂)
主辦:阿麥書房
場地贊助:香港藝術中心

活動將以普通話進行,費用全免,額滿即止。
留座及查詢請致電3582-4840(阿麥書房別館)

標籤:

星期二, 10月 03, 2006

詩經作品欣賞<周南.桃夭>

<周南.桃夭>
桃之夭夭,灼灼其華。之子于歸,宜其室家。

桃之夭夭,有蕡其實。之子于歸,宜其家室。

桃之夭夭,其葉蓁蓁。之子于歸,宜其家人。

譯文:
桃樹長得多壯盛,桃花又是那麼的鮮豔。這位女子出嫁後,定能使家庭吉祥。

桃樹長得多壯盛,桃實又是那麼的豐碩,這位女子出嫁後,定能使家庭美滿。

桃樹長得多壯盛,桃葉又是那麼的繁茂。這位女子出嫁後,定能使家人幸福。

題解:這是一首在婚禮上演唱的喜歌,它祝賀女子出嫁和新婚美滿幸福。
本詩用桃花鮮豔比喻女子貌美,用果實肥大,綠葉茂密比喻家族興旺、昌盛。全詩三章,皆以「桃之夭夭」起興,用矯健多姿的桃樹,比喻新嫁娘的青春年少體態健美。而首章接著又用灼灼盛開的桃花,形容新嫁娘的無比豔麗的姿容,說她出嫁結婚之後,會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。

內容大要:全詩三章,採用的是重章疊唱的形式,即各章之間的字句基本相同,只對應地置換了少數詞句。而其變化的部分又代表了不同的含義,如第二章的「有蕡其實」,是以桃花的結果,暗喻新娘婚後必早生貴子。第三章則以「其葉蓁蓁」,進一步祝願和暗喻整個家族的興旺。

這首詩用桃樹起興,並以明艷的桃花比喻如花的少女,又以桃樹從開花結實到綠葉成、蔭舷過程、隱喻少女由出嫁成家到生兒育女,開枝散葉的人生之旅,用的是興和比的手法。這首詩無論從貼切的比興上看,還是從對喜慶場面的渲染上看,都是十分成功的。

其他補充資料:
除了「嫁」字,古人還用「歸」字表達女子出嫁的意思。《詩經?周南?桃夭》:「桃之夭夭, 灼灼其華。之子于歸,宜其室家。」詩歌以桃花起興,寫女子出嫁,並祝福一對新人家室和順。
「歸」有「返回」的意思,以「歸」表示出嫁,有學者認為是跟古時的婚姻習俗有關:當時的男 女多與相鄰的某一氏族通婚,甲族的女子嫁到乙族後誕下女兒,女兒長大後又會嫁到甲族去,即歸回母親的氏族。因此,人們以「歸」字代表出嫁。

準備者:陳志英 佘詠賢

標籤: